
公益是朵花,它不开在物质之上,而是开在人心之中。2017年1月10日-11日,第六届公益节在京落下帷幕,活动2天的时间吸引了来自商界、学界、传媒以及文化艺术等领域热心公益的近千名代表出席。与会代表通过主旨演讲、深度对话等形式分享公益实践,交流经验,为公益事业发展建言献策,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成果。
大爱清尘创始人王克勤出席了本届公益节并作为活动分享嘉宾,如下为分享内容:
龙应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,衡量一个国家和城市文明的标准,是对待弱者的态度。我做了二十多年的新闻记者,我经常把这句话用在新闻领域,衡量一个媒体和记者良知的标准,是对待弱者的态度。有杂志自喻为是有良知的杂志,但是从这本杂志的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,大部分与普通黎民没有一丝的关系。
于是我就想,这个杂志自喻为是有良知的媒体,其实是表面上的。所以我想善有三种表现方式,言善、心善、行善,善需要被传扬、善需要被普及,善知识需要被更多的人所知道。大言其善者,常乃大恶之人,言善的人不一定心善,心善的人不一定行善,所以行动是本质,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唯有知行合一,才可以称之为真善。
2011年,我在做新闻记者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庞大的群体,尘肺病农民群体,中国尘肺病农民群体有600多万人。按照中国扶贫办一位处长的评价,中国的600万尘肺病农民群体是中国近7000万贫困人口中的贫困人口。将近1000万的尘肺病农民就在最偏僻的农村里,他们被企业抛弃、被制度抛弃、被社会抛弃,被自己的村庄和亲友抛弃。
很多人在工厂、矿山打工,患上了一种职业疾病叫尘肺病,失去了劳动能力,没有任何收入,导致孩子辍学、家庭难以为继。很多家庭最后分崩离析,贫病交加,这样的悲剧在不断地发生着。2011年,我们发起了大爱清尘,大爱清尘到现在我们做得非常有限,因为很民间,因为这个项目本身存在着若干问题和困境。
五年来,我们累计在全国28个省市帮助了五万个尘肺病患者,至今仅仅筹集到了3800万善款,送到医院被救治的患者也仅仅2111名,非常有限。就在前几天,陕西地区的一个年仅39岁的尘肺病农民撒手而去,抛下他的孩子、妻子和家庭。
这时候我就想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,仅仅靠大爱清尘的公益机构是不够的,洋洋600万的尘肺病患者,我们需要联合更多的组织、更多的企业、更多的机构,更重要的是动员政府共同来拯救尘肺病患者的生命,让每一个人获得帮助,让每一个生命延续下去,让更多的家庭完整、美好和幸福,谢谢!